就跟 SSD 的顆粒發展一樣的

固態硬碟所使用的 NAND Flash 中以儲存方式分有 SLC、MLC、TLC、QLC 四種

在傳統的機械式硬碟資料儲式同樣也有 PMR 與 SMR 的差別

這裡面有許多錯縱複雜的技術名詞與原裡,我們為了讓大家好懂就挑了最簡單與直白的說明來給大家看

/tmp/phphMyqiN  

首先是

 

PMR (perpendicular magnetic recording,垂直磁性記錄)

亦稱為 CMR (conventional magnetic recording,傳統磁性記錄) 使用的技術是讓寫入資料時的磁化方向與硬碟磁盤垂直

相鄰磁軌緊密並列,但不相重疊 ~ 如下圖說明那樣

另外大家特別注一下深色區塊與淺色區塊所分別代表的寫讀取磁頭與寫入磁頭的寬度

/tmp/phpBT1Zfx  

在傳統堆疊法之中

為了增加磁碟可被寫入的磁軌數目~會盡其所能的縮小寫入磁頭的寬度

如此就可縮減掉被讀取磁頭所 "浪費" 掉的空間

但現實面上告訴我們~已發展到現今的磁頭製造技術仍舊無法將寫入的磁頭縮小到跟讀取磁頭一樣小

所以為了增加硬碟容量除了增加碟片之外,就只好倚賴新的技術

 

SMR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疊瓦式磁性記錄)

SMR 可視為 PMR 技術的一種延伸

因受物理極限的限制,磁軌寬度 (亦即寫入磁頭的尺寸) 只能縮小到一定的程度

不同於 PMR 不允許磁軌相互重疊的做法,SMR 採用的技術是讓資料循序寫入

如下圖所示,磁軌會如瓦片般堆疊在另一磁軌的部分面積上,藉此達到增加磁錄密度的目的

在此情況下,讀取磁頭仍可從磁軌上未被覆蓋的部分來讀取資料

/tmp/phpHWVZ5X  

堆疊後看起來就會像瓦片堆碟的樣子,上一層會部份掩蓋下一層

/tmp/phpGSpvmX  

兩者在工作時最大的差異就是

當 SMR 硬碟上循序寫入新資料時,這些如瓦片般堆疊的磁軌仍可正常讀取,並不影響讀取效能

但當已寫入的資料要修改或覆寫時,寫入磁頭並不會直接在既有的磁軌上進行磁錄,來避免毀損相鄰的磁軌

編輯後的資料會先在磁碟上的空白處或是緩衝磁區先行寫入(所以 SMR 的緩衝記憶體一般都蠻大的)

原先舊資料的磁軌會暫時維持不動,等到硬碟閒置時才會進行重新整理的機制

將原先磁軌上的舊資料自動清除,並重新成為可用空間以供新資料寫入

所以 SMR 硬碟的閒置時間就顯得相當重要

如果 SMR 硬碟長時間進行密集的覆寫任務,則會沒有足夠的閒置時間來重新整理磁軌

因為暫時不動的既有資料磁軌數量就會越來越多,導致 SMR 硬碟必須一邊寫入新資料,一邊重新整理舊磁軌

最後對讀寫效能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

針對 SMR 硬碟,硬碟廠各自的韌體設計,為的就是要優化重新整理的機制,以降低覆寫任務對讀寫效能產生的影響

哪一家較優就得看時間的考驗了

以上面的內容看起來,多數的人會得出有 PMR 就不要買 SMR 的結論

但隨著近期硬碟廠們紛紛宣稱不再告知消費者哪些型號是 SMR 看來

狐仔個人認定是產線全數 SMR 的機會應該已接近或是根本已經是,所以大家就不用執著於會買到哪一種了

硬碟是耗材~硬碟是耗材~硬碟是耗材~

所以如果你的資料很重要,除了多備份之外~定期更換硬碟是很重要的週期性工作喔

以上報告完畢

 

 

 

 

想更快追蹤到更多的更新請加入傻瓜狐狸的粉絲團

(同時請您參考如何確實的看到所有粉絲團的更新)

原文發表於傻瓜狐狸的雜碎物品

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傻瓜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