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的約一個月前~我嘴上說著
ASUS TUF GAMING B560-PLUS WIFI
這張主機板是目前我最喜愛拿來組裝入門電玩主機的主機板
馬上又用一張新型號的主機板來刷新成為個人選用電玩入門主機板的優先選
型號是 ASUS 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
會中選的原因其實就在自己一念之間的轉變
因為現今的主機板已經給了相當多過去需要安裝介面卡才會有的功能
入門使用者除了顯示卡已經幾近不會再加裝其他介面卡了
所以使用 M-ATX 主機板理論上應該也很足夠使用才對
因此大家一起來看這張主機板吧 ~
基本上跟 ATX 規格的 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 的主要差別就是少了兩根 PCIe X1 與小頗多的 PCH 散熱器
主機板上沒有很大型的 RGB 燈光來產生光害,感覺很可以
比較明顯的燈光會在主機板的邊緣
PCIE 的插槽有兩根 PCIE 16X 與 一根 PCIE 1X
依慣例 PCIe 16X 的實際工作速度為
PCIeX16_1 = PCIeX16
PCIeX16_2 = PCIeX4
其中 PCIeX16_1 只有在安裝 第十一代 i5 以上 CPU 時,可支援 PCIe 4.0
M.2 硬碟最多可接兩個,只給了一個散熱器模組,兩個槽都可以用
如果兩個槽都想接散熱器,另一個可以選底下連結這個散熱器
JEYI 佳翼 M.2 SSD 散熱器 WARSHIP PRO 酷冷戰艦 簡單開箱
M.2_1 只在安裝第十一代 CPU Core i5 以上(含)的狀況下才可被使用,並且可支援到 PCIe 4.0 的 SSD
M.2_2 只支援 PCIe 3.0 與 SATA
我個人不建議在這裡安裝 M.2 SATA 的 SSD
因為 M.2 接口在主機板上相對珍貴,真的需要還是 2.5" 的 SATA 介面就好
SATA 接口共有六個,所以認真請想要加裝 SATA SSD 的朋友多多採用 2.5" SATA SSD 吧
前置 USB 無論是 USB-A 還是 USB-C 都是給 USB3.2 Gen1
([教學] 一次搞懂越來越讓人困惑的 USB 3.2 是什麼)
供電部份設置 8+1 ,是 B560 效能玩家版的基本入門款
拿來餵 Intel Core i5-11400 應該相當的足夠
最後看一下背後的 IO
這張主機板的 USB2.0 數量比起 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 多出了一個
1 x USB 3.2 Gen 2 (Type-C®)
2 x USB 3.2 Gen 2 (2 x Type-A)
4 x USB 2.0 (3 x Type-A)
其它標示很清楚了,應該不用多提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邊的 WIFI 給的是 WIFI 6 而非 WIFI 6E
沒意外的話應該是使用 AX200
以上簡單報告完畢
這張主機板我有特別組裝起一部測試機留在手邊,所以接著我會把 BIOS 與一些軟體上的細節再寫一篇給大家看
基本上在沒有需要加裝超過兩張非顯示卡之外的介面卡的話
對多數人來說這張主機板已經很受用了
再加上 MATX 的規格可以有更多尺寸的機箱可以選,拿來組機很方便的喔
- [教學] 如何在華碩主機板上開啟 TPM2.0 與 內建 TPM2.0 的主機板系列查詢
- ASRock Z590 STEEL LEGEND WiFi 6E 擁有走在時代前端的無線網速 的主機板 簡單開箱
- 華碩 TUF Dash F15 FX516PE 採用 intel 11th i7 與 144Hz IPS 窄邊框螢幕的 15 吋 電競筆電 簡單開箱
- 免費工具軟體 WhyNotWin11 只要一鍵就能告訴你 ~ 你的電腦不能裝 Windows 11 的原因
- Windows 11 ㄅ半注音輸入法 開啟教學 (微軟舊注音輸入法)
想更快追蹤到更多的更新請加入傻瓜狐狸的粉絲團
原文發表於傻瓜狐狸的雜碎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