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TRIX 這系列的主機板是目前華碩在中階銜接到高階端的主力系列
在這系列中每一款晶片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型號,如果以售價來排列的話應該就會如底下這樣
ROG STRIX Z490-F Gaming
其鐘 ROG STRIX Z490-F Gaming 因為跟 ROG STRIX Z490-H Gaming 規格與售價都較相近
所以會是大家在選購上比較兩難的存在
而今天我們就要透過聊 ROG STRIX Z490-F Gaming 來跟大家說兩張的差別
為了讓大家較容易比較出這兩張的明顯差別處,我們會在文中特別把字體加粗且上色來說明
大家可以打開這一篇來比較一下 ROG STRIX Z490-H Gaming
我介紹的順序會放一樣,開兩個視窗看就會很明顯
希望能夠幫使用這釐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哪一張
所以來看主機板全貌吧
首先從 PICe 插槽開始
PCIe X16 共有三支,其中 PICe X16_1 與 PCIe X16_2 都可以各自在 PCIe X16 下運作
但如果兩個都接上介面卡之後則會同時以 PCIe X8 運作
PCIe X16_3 的實際工作只有 PCIe X4,前兩兩隻 PCIe X16 怎麼接都不會有影響
也就是說它全插上介面卡時是跑 8X / 8X / 4X
再來 PCIe X1 則有三個
M.2 的部份是兩隻,同樣在 PCIeX16_1 與 PCIeX16_2 下各一,分別是 M.2_1 與 M.2_2
這裡想裝 M.2_1 的話會比較麻煩 ~ 你得先拆開 PCH 上的飾板才能拆開 SSD 散熱器
從架構設計上來看,華碩建議大家選擇從 PCIeX16_2 下方的 M.2_2 開始裝起
但 M.2_2 只支援 PCIe SSD (也就是 NVMe SSD) 所以如果你想裝 SATA M.2 那就只能選用 M.2_1
M.2 使用時仍有需要注意共享頻寬的問題
推薦使用的 M.2_2 只能選擇 PCIe X4 或 X2 的速度來工作
如果您使用 PCIe Gen3 X4 那麼 SATA6G_5 與 SATA6G_6 就會停用,選 X2 才能使用那兩個 SATA 埠
安裝上較麻煩的 M.2_1 可以接 M.2 SATA 介面的 SSD,但同時 SATA6G_2 會被停用
如果安裝的是 M.2 PCIe SSD 就可正常使用該 SATA 埠
另外 M.2_1 的旁邊就是 PCIe M.2 的雙工網路卡專用接口
如果您問我要選用哪一張~我們還是推薦你選用 Intel® Wi-Fi 6 AX200 無線網卡
到這階段
基於前面的共享頻寬資訊 ~ 我們把華碩整理的圖表貼給大家看好方便使用
這邊特別提醒一下
如果你的 SATA 硬碟如果一定得要安裝到五顆以上,且一定要 NVMe SSD 當系統碟時
那麼我會建議您把 SSD 透過 M.2 to PCIe 轉接卡,安裝到 PCIe X16_3 上
這邊我蠻推薦這個身兼轉接卡與 SSD 散熱的 M.2 SSD 散熱器
aqua computer KryoM.2 EVO 炫麗 散熱 兼顧的 M.2 轉 PCIe4X NVMe SSD 轉接卡
ROG STRIX Z490-F Gaming 仍然是使用標準的 ATX 8+4 PIN 供電
強烈的建議大家至少要接 8PIN ~ 然它的 8PIN 居然有強化金屬片耶
VRM 使用 12+2 且覆蓋上相當大的散熱器
CPU 底下的散熱片是用來壓制 PCH 供電的熱量 (ROG STRIX 多了一組供電)
且為了讓熱量能更均量的散怖到主機板的每一個散熱器上
供電區的散熱器全部用一跟熱管串起來了
為了有效降低重度使用者因為超頻且高負載所產生熱量
Z490-F 在這還設有一個風扇架~你可以在這鎖上一顆 4CM 風扇(向主機板吹)來加速散熱
一樣是最高可安裝總量 128GB 的記憶體
同樣是從 DIMM_B2 與 DIMM_A2 開始插
另外這裡所提供的是 USB3.2 GEN 1 與 USB3.2 Gen2 接口各一個
但實際工作速度都是 USB3.2 Gen1
基本上同時有這兩個前置連接埠的機殼數量較少且價格一般都較高
SATA 接口是水平向的兩個連接埠堆疊的方式排列
再來我們還是要來看背後的 IO
1 x Intel® I225-V 2.5Gb 乙太網路
1 x DisplayPort
1 x HDMI
1 x 光纖 S/PDIF 輸出
4 x USB 3.2 Gen 2 (3 x Type-A+1 x USB Type-C™) <<< 沒意外的話這邊應該有 USB-PD 輸出
2 x USB 3.2 Gen 1
2 x USB 2.0
1 x USB BIOS Flashback™ Button(s)
5 x Gold-plated audio jacks
可以看到 Z490-F 的 USB 3.2 Gen 2 的埠口在這邊是比較多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連接的設備夠快的話,這邊可全速工作的連接埠選擇比較多
最後要給大家看最最最重要的
Socket 1200 的防呆位置跟第九代(含)以前的 CPU 位置完全相反 (下圖紅圈處)
大家安裝時千萬不要玩什麼大力出奇蹟 !!! 會哭的喔 !!!
來個小聊
基本上這張主機板我會把它當成想要玩較大幅度超頻的基本入門款來使用
當然了~較大幅度超頻可以,理所當然的正常使用的安心感也會高一點點
我個人會把選用 i7 以上的使用者盡可能的選用 Z490-F,i7 以下就看使用者爽
只是有個很重要的是,這張主機板的光害程度比 Z490-H 要高上一些 XDDDD
以上簡單聊完~想交換心得可留言
Apple Watch Nike+ GPS 42mm Series 3 便宜入手 快速開箱 蘋果智慧型手錶 入門超值選
macOS Catalina 10.15.5 更新後預設啟動電池健康管理來延長電池壽命
Fractal Design ION SFX 650G SFX-L 650W 全模組化金牌電源開箱 By 港都狼仔
Windows 10 版本 2004 (20H1) 正式推播更新 與 如何恢復 ㄅ半注音輸入法教學
微星 MSI MPG Z490 GAMING PLUS 簡單圖賞開箱
想更快追蹤到更多的更新請加入傻瓜狐狸的粉絲團
(同時請您參考如何確實的看到所有粉絲團的更新)
原文發表於傻瓜狐狸的雜碎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