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C因為能夠承受更高的電壓電流傳輸能力(標準5V/1.5A-5V/3A,USB PD模式5-20V/5A,USB PD 3.0 with PPS模式3-20V/5A),為了讓主控端(Host/DFP/Source)與裝置端(Device/UFP/Sink)能彼此了解最大電壓電流傳輸能力,在USB-C的硬體介面具備了CC(系統組態線),若是支援USB PD的裝置,則還會使用PD協議IC來進行單線雙向溝通

USB-C主控端CC透過使用Rp(上拉電阻,Pull-up Resistor),讓裝置端可以偵測其最大容許電流值,透過不同阻抗的Rp來設定最大電流,裝置端取用電流時就會進行限制,避免主控端發生超載

上面所講的CC組態機制,是內建在USB-C主控端的,但是目前使用仍舊相當廣泛的USB-A/Micro-USB硬體介面中並沒有CC接腳的存在,所以對於USB-A to USB-C的纜線,或是Micro-USB to USB-C轉接頭,必須要將CC的上拉電阻設置在纜線或是轉接頭上,讓USB-C裝置端可以正常偵測最大容許電流值
無論是USB 3.1/USB 2.0的USB-A to USB-C的纜線、Micro-USB to USB-C轉接頭、主控/電源端直出的USB-C接頭纜線,需要配上56kΩ±5%的CC終端阻抗,確保裝置僅能取用USB 2.0/USB 3.1介面預設的供電能力

介面預設的供電能力,USB 2.0為5V/0.5A,USB 3.1為5V/0.9A,裝置取用電流不超過此規範下,可避免主控端發生電源超載的現象,所以Rp阻抗的設定扮演重要的角色

以下對一些USB-A to USB-C纜線、Micro-USB to USB-C轉接頭、主控端直出USB-C線的CC上Rp阻抗值進行測試,依照標準值56kΩ±5%,量測出來的阻抗必須要在53.2kΩ至58.8kΩ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