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在低調一段時間之後,終於在今年底拿出能讓使用者開心的有趣產品
就是產品代號為 Alder Lake-S 的第 12 代 CPU,使用腳位為 LGA1700 ~ 且正式開始對應 DDR5
CPU 的核心組成採用全新的架構
由高工作時脈做為主要高效能運算的 P 核 與 以低功能耗作業與多執行緒作業為主的 E 核 所組成
這些改變除了意味著大家將從這裡開始又要進入全新的硬體世代
目前台灣已上市的 Alder Lake 共有三個型號
Core i9-12900K / KF
我們這一篇要給大家看的是 12th 的最頂規型號
Intel CORE i9-12900K
這個型號的 CPU 一直都是 Intel 效能頂峰的代名詞
在效能上碾壓市場端的所有 CPU 已經是基本盤的事
所以我就不用太多測試來包裝已經是王者的它 ~ 反過來用一些小測試來跟大家聊聊使用這顆 CPU 大家可能會想知道的事
一開始不得不說的
這次的包裝更浮誇了 !!!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金色晶圓的小盒 ~ 裡面裝的就是 i9-12900K
(請大家注意 ~ i9-12900KF 為一般無原廠風扇包裝盒)
詳細規格
產品系列:第12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
核心代號:Alder Lake
製程:10nm
處理器插槽:FCLGA1700
Performance-core(P-core)實體核心數量:8
Efficient-core(E-core)實體核心數量:8
總執行緒數量:24
Performance-core(P-core)基頻:3.2GHz
Performance-core(P-core)最大渦輪加速頻率:5.1GHz
Efficient-core(E-core)基頻:2.4GHz
Efficient-core(E-core)最大渦輪加速頻率:3.9GHz
最大超頻:5.2GHz
Inte l渦輪加速 Max 技術 3.0 頻率:5.2GHz
快取記憶體:30MB Intel Smart Cache
總L2快取記憶體:14MB
處理器基礎功率:125W
最大渦輪加速功率:241W
最大記憶體容量:128GB (取決於記憶體類型)
記憶體類型:DDR5-4800MT/s、DDR4-3200MT/s
最大記憶體通道數量:2
最大記憶體頻寬:76.8GB/s
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版本:4.0
最大DMI通道數:8
PCI Express 版本:5.0、4.0
PCI Express 通道數量:20
PCI Express 通道配置:1x16+1x4、2x8+1x4
Intel 高斯和類神經加速器(GNA):3.0
Intel Thread Director:是
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是
支援 Intel Optane 記憶體:是
Intel Speed Shif t技術:是
Intel 渦輪加速 Max 技術 3.0:是
Intel 渦輪加速技術:2.0
Intel 超執行緒技術:是
Intel 虛擬化技術(VT-x):是
適用於導向式 I/O 的 Intel 虛擬化技術 (VT-d):是
Intel VT-x with Extended Page Tables (EPT):是
Intel 64:是
指令集:64-bit
指令集擴充:Intel SSE4.1、Intel SSE4.2、Intel AVX2
閒置狀態:是
進階 Intel SpeedStep 技術:是
溫度監測技術:是
Intel Volume Management Device(VMD):是
Intel AES新增指令(AES-NI):是
安全金鑰:是
Intel OS Guard:是
執行禁用位元:是
Intel Boot Guard:是
模式型執行控制(MBE):是
Intel控制流強制技術(CET):是
處理器顯示晶片 (請注意 ~ i9-12900KF 沒有內顯)
繪圖核心基頻:300MHz
繪圖核心最大動態頻率:1.50GHz
執行單元:32
輸出介面:eDP 1.4b、DP 1.4a、HDMI 2.1
最大解析度(HDMI 2.1):4096x2160@60Hz
最大解析度(DP):7680x4320@60Hz
最大解析度(eDP):5120x3200@120Hz
支援的顯示器數量:4
DirectX支援:12.1
OpenGL支援:4.5
OpenCL支援:2.1
多格式編碼引擎:2
Intel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是
Intel清晰視訊HD技術:是
這次我們用來測試的裝備列表如下
主機板 : MSI MPG Z690 CARBON WIFI
散熱器 : ENERMAX 安耐美 虹彩晶凌 LIQMAX III ARGB 360 ARGB 一體式 CPU 水冷散熱器 黑色版
RAM : G.SKILL Trident Z5 F5-6000U3636E16GX2-TZ5K
SSD : KINGSTON FURY Renegade 1TB
PSU : 美洲獅 COUGAR GEX 1050W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我們先從大家關心的問題開始
DDR5 到底要選多快才能發揮 i9-12900K 的效能
讓我們先從預設的 DDR5-4800 開始,CPU 為預設狀態
然後我直接用 BIOS 內的預設記憶頻率調整
直接拉高到所使用記憶體的出廠標值 DDR5-6000
可以看到讀寫的頻寬爆漲不少
接著我們再小小貪心一下
再往上拉高的 DDR5-6400 仍然輕鬆過關
看起來加壓後挑戰 DDR5-7000 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基於多數的朋友可能無法買到 DDR5-6000 的記憶體
所以接下來的測試我都還原到 DDR5-4800 來進行
我們用來評估核心效能的 CINEBECH R23
多核心分數為 27385
單核心分數為 1989
我看了一下網路上的測試,大約都在這個數字上下
因為網路上一直有 E-Core 無用論,所以我就把 E-Core 給關掉
多核心分數下降到 19999
單核心分數仍是 1982
在這邊也可以看到,R23 的單核測試是集中在 P-Core 執行
並不像網路上傳言會發生 P-Core 與 E-Core 互扔的情況
同時也可看到 E-Core 的確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
接著我們來看同樣是用來評估 CPU 核心效能的 Geekbech 5
多核 17954
單核 1950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底下的得分細目
同樣給大家看一下關掉 E-Core 的結果
當然了,我們不可以落下在日常工作使用常用的壓縮與解壓縮的使用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大家使用對多核心處理器友善的 7-ZIP
直接把 24 個執行緒開好開滿 ~ 理所當然得到相當好的成績
接著來看 3DMARK 的 CPU PROFILE
大家可以注意看執行緒的數量所得的分數
最大執行緒數量是 24
大家可以在底下看到最大時脈的變化,大至維持在 4.8G 以上
這很正常 ~ 以主機板預設工作時
單一核心最高是 5.2G ,全核同時工作時的就是 4.8G
3DMARK 都跑了 ~ PCMARK 也順手跑一下
我故意不再這張主機板上安裝顯示卡,一切靠內建顯示就好 (因為現在獨立顯示卡不易入手,大家能入手到的等級差異有點大)
在無任何顯示卡加持的狀態之下,總分得到 6220 分
測試過程中的時脈變化如下,最高在 4800MHz
在這樣的測試中,最大功耗是 275.11 W
最高溫度很短暫的達到 98 度
當然了~還是有些人想知道 i9-12900K 在我用 360 AIO 水冷下大約可以走多高的時脈
所以我就全 P-Core 的倍頻直接拉到 54 ,其他部份全部交給主機板自動處理
然後我得到 5386.8 MHz
一般輕量使用之下,即便達到全負載溫度也最高大約在 98 度以下
我這邊的使用者選擇入手 i9-12900K 的主因其實不是為了超頻爽
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圖形渲染工作或 AI 系統開發工作更為順暢
所以我也為大家測試了以圖形渲染為主的 V-RAY
得分是 29365
這邊同樣只使用 CPU 內建的 GPU 進行測試,來讓大家更能評估運算核心的高效能
整體效能會隨著你選擇搭配使用的顯示卡等級提高得到更高的結果
blender 也是一款以圖形計算渲染測試為主的評估軟體
我們跑出來的時數在底下,可以讓大家參考一下 (耗時越短越好)
雖然我還有許多測試想跑,但因為我的記憶體到貨的有點慢 ~ 所以趕了點
未來我會持續更新測試,包含許多人想看的 DIY 水冷搭配後的結果有何不同
在這邊我就先小結一下
效能方面就不用說太多 ~ 預設使用下就是現階段效能第一的 CPU,這點完全沒甚麼爭議
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
如果你想要加入 i9-12900K 使用家族的話 ~ 在零組件上的選擇該怎麼做會比較好一點
首先我必須提醒大家選擇散熱器時必需要注意散熱器的 TDP 設計到底多少
如果你的電腦是拿來進行 3D 圖形渲染或是多影片同時剪輯轉檔的朋友
以不想太常遇到 CPU Throtting 為標準的話
我個人強烈建議大家選用已有 LGA1700 專用扣具且 TDP 至少 360W 的散熱器
也就是說 PUMP 轉速在 3000 rpm 以上的 360 AIO 水冷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可以的話,盡量搭配導熱系數超過 10 W/ (m·K) 的導熱膏使用為佳
基於同樣的高功耗因素,你所需要選用的電源供應器最好俱備兩個 CPU 12V 8PIN 的連接線 (目前看起來都是 1000W 這一級別的)
雖然單接一個 8PIN 也能啟動,但除了 CPU 效能會被限制之外,主機板的 VRM 區也容易過熱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 記憶體 的選擇
我個人推薦這個層級的 CPU 使用未來肯定會更好的 DDR5
雖然 Intel 官方宣告最低使用 DDR5-4800
但我個人建議大家至少使用 DDR5-5600 以上的 RAM 來搭配會較 DDR4-3600 明顯有感
日前預設可以跑 DDR5-7000 的記憶體已被發表,相信未來會更好,可以隨著新品發表進行選擇性升級會較容易
以上是簡單的使用心得分享
浮誇!絢麗!ASUS ROG THOR II 1000W 內建OLED螢幕的白金全模組化電源開箱小測
MSI MEG Z690 ACE 第 12 代 CPU 專用 DDR5 主機板 簡單開箱 輕鬆看
MSI MPG Z690 CARBON WIFI 第 12 代 CPU 專用 DDR5 主機板 BIOS 基本設定調整篇
ASUS ProArt Studiobook Pro 16 OLED (W7600) 創作者筆電 針對專業職人需求設計特化的工作站級筆記型電腦 開箱測試
ASUS ExpertBook B5 Flip OLED (B5302F) 可文可武 全方位商務能手的翻轉筆電 開箱測試分享
想更快追蹤到更多的更新請加入傻瓜狐狸的粉絲團
原文發表於傻瓜狐狸的雜碎物品